二维码不止一种!探秘二维码的奇妙区别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二维码已经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。无论是添加好友、移动支付,还是获取信息、追踪商品,这些看似随机的黑白方格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您是否知道,二维码其实有着丰富的类型和不同的工作原理?本文将系统介绍二维码的技术原理、主要分类、常见码制及其应用场景,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便捷技术背后的奥秘。
1. 二维码是什么:从一维到二维的进化
中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中国自主研发的二维码在技术水平上已赶上世界水平,中国自主研发的二维码在技术水平上已赶上世界标准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制定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(SJ/T 11349-2006)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(SJ/T 11350-2006)两项国家标准,促进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 。
2 .二维码的分类体系:堆叠式与矩阵式
矩阵式二维码(又称棋盘式二维条码)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、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。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,用点(方点、圆点或其他形状)的出现表示二进制“1”,点的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“0”,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条码所代表的意义。矩阵式二维条码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、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图形符号自动识读处理码制。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包括:Code One、MaxiCode、QR Code、Data Matrix、Han Xin Code(汉信码)、Grid Matrix等。
常见二维码图片
3 .常见二维码码制详解
3.1 PDF417(堆叠式)
信息容量大:可容纳1850个字符或1108个字节或2710个数字。 具有错误纠正能力:即使条形码部分损坏,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。 印制要求不高:普通打印设备均可打印,传真件也能阅读。
3.2 QR Code(矩阵式)
识读速度快:360°全方位快速识读。 高密度编码:数据密度大,占用空间小。 强纠错能力:具有L(约7%)、M(约15%)、Q(约25%)、H(约30%)四个等级的纠错能力。
3.3 Data Matrix(矩阵式)
尺寸小:尤其适合在极小产品表面标识。 高信息密度:在极小空间内存储大量信息。 抗畸变能力强:即使部分损坏也能正确识读。
3.4 汉信码(矩阵式)
全面支持汉字:汉字编码效率高。 知识产权免费:可自由使用。 抗污损、抗畸变能力强。
3.5 其他常见码制
Aztec码:中心有定位图案,无需外围留白,结构紧凑,常用于机票、火车票等。 Grid Matrix(网格矩阵码,简称GM码):这是一种正方形的矩阵式二维码,其码图由正方形宏模块组成,每个宏模块又由6x6个正方形单元模块构成。GM码以其超强的抗形变和抗污损能力著称,即使缺角、缺边或被贯穿污损,在纠错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仍能准确识读。这一特性使其在物流、商品标识等复杂环境中表现优异。 DotCode:它是一种由不连续点构成的矩阵式二维码,特别适合在高速工业生产线上进行标识,例如在医疗器械等小型物品表面进行喷码或激光雕刻。DotCode的行列数可变(通常在5到200之间),数据容量大,且由于其点状结构,在高速移动的物体上打印时识别可靠性高。 Code 49:这是一种典型的堆叠式二维码,由2到8层短截的一维码堆叠而成,每层包含18个条和17个空。它可以表示全部的128个ASCII字符,其特点是符号密度较高,适用于需要在一定空间内容纳较多信息的场合。
从堆叠式二维码到矩阵式二维码,从国际标准到中国自主创新的汉信码,二维码技术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。每种二维码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原理、优势特征和适用场景,共同支撑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便捷的“扫一扫”体验 ,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更全面的链接方式,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个人信息和一些敏感字眼,当技术被认可,用户越来越多,安全问题自然提上日程,不法分子不会放过这种机会,类似手机病毒、恶意程序、钓鱼网站等潜在风险浮出水面。
文章最后老陈提醒大家:扫码需谨慎!切勿见码就扫!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BarcodeX贝恪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